高考这把双刃剑
这里谈高考,不是专指某一次考试,而是指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当前教育体系。
之所以想发表我对教育的粗浅看法,是因为我觉得,我们国家要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强国,离不开优秀的教育系统。而我做为一个过来人,可以,也应该说出一点自己的想法。
利:
1.社会底层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这次,你不需要揭竿而起。因为大家口耳相传,“知识改变命运”。
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有相对的公平。高考面前,只要你肯努力,你就至少有一线和“二代们”比拼的机会。
2.当前的应试教育,虽不完美。但不可否认,全国高考自1977年恢复,开始带动中国教育起飞,为当前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打下了重要的人才基础——“科教兴国”,作为重大国策,会随时间推移,愈发重要。
当今时代,什么最贵——人才!
3.现在流行起一个词语“阶层固化”,意思是社会阶级分层,变得越来越严格和清晰,社会底层的人要想爬到更高的社会阶层,会越来越困难。教育能给人希望,减少这种悲观气氛。
试想,如果没机会接受基本的教育,会不会有很多人变得愚昧庸俗,浑浑噩噩度过一生?他们或是接受,或是无奈于自己的阶层,但对如何改变命运,却束手无策。这时,另一些高高在上的人再抛出“阶层固化”的理论,是不是更能麻痹广大社会底层那一线争取上升机会的信心?当社会阶层真正固化,最高兴的是哪些人?当然是安安全全处在上层的“贵族”。
与别人物质差别很大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差别——教育有让人脱离蒙昧的能力,让人至少从精神上,开始变得强大。当一个人的精神足够强大,相信自己具有改变命运的能力,有采取行动的勇气,谁还会害怕什么“阶层固化”!
一言以蔽之,教育能改变人的眼界,进而提升人的精神,最终影响人么命运。
弊:
关于现行教育体制,批评声很多,我不需要一一列举。
我认为,教育体制是实现教育理念的工具。体制为表,理念为本。我这个井底之蛙,不清楚我们教育部门行使的教育理念是什么,但个人觉得,最关键的一点,我们的教育没有做到以人为本!
就我接受的教育而言,读书的目标很明确——高考!
学生追求高分——可以进入好学校。
学校追求高分——可以提高升学率,提升学校名气,进而将来可以争取到更好的生源。
所以,一个我现在都不理解的现象是:高中三年,头两年匆匆学完三年的课本,第三年基本在搞题海战术。
我们中国学生把学习的黄金时间奢侈地浪费在了和社会需求脱节的题海之中,而心安理得。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少年时代就能有所成就的人才出现在外国,而不是我国——时间投入在哪里,产出就在哪里。
进入社会后,我才发现,很多公司招不到合适的人,觉得招工难;很多求职者,高不成低不就,觉得找工作更难!大型招聘会,人山人海的场面见得不少——但这反过来说明,市场需求和当前教育提供的人才产品相当不对口啊!
举个人的例子,学校教授的计算机课程,能把计算机的前世今生都告诉我,但最基本的数据备份,操作系统安装知识都没交给我。书上学过的知识,很多早就忘了,需要用的,还需要自己专门花时间再学。这真是南辕北辙。
“教育”,本应该授人以渔,教会人如何学习,但我们的教育,却沦为了以分数筛选学生的工具。所以,老师教学生的重点,不是做人做事,而是做题;学校对学生的实际期望,不是成人成器,而是高分。
当学校变成了用考试教学生做题的工厂,我们国家高校学生 92% 的近视率就不奇怪了!呵,这么畸形的社会现象,都能不奇怪,这本身难道不值得奇怪吗?
所以,我说,当前高考代表的学校教育,真正的弊端不是它正在对人才培养造成桎梏,而是它很可能继续对人才培养造成长久桎梏。人得病不怕,怕的是讳疾忌医,有病不治啊!